时间:2025-05-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教员带领大家上了井冈山,山上有两支绿林武装,分别是是袁文才和王佐,有人提议直接消灭他们,教员直接否定了这种意见,他是从长远来看,从大局出发,希望能团结尽可能多的三山五岳的朋友,逐渐壮大红军的力量,对两支绿林武装给予了他们最需要的枪支,这种雪中送炭远远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从而消除了袁文才和王佐的戒心,愿意帮助红军立足,和红军合作。
在工农革命军占领了茶陵县城后,仍然是旧式军队的习气,每天仍是三操两讲和两点名。教员在了解后,明确提示了革命军队应该担负起三大任务:1. 打仗消灭敌人 2. 打土豪筹款子 3. 做群众工作。
在遂川县城,形成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军队制度。三大纪律是指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六项注意是指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和损坏东西要赔。这些文字都很口语化,不是文绉绉的那种,便于当时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士兵的理解。
在教员的带领下,工农革命渐渐有了起色,也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但三月初,中共特派员周鲁来到了井冈山,贯彻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批判教员是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行动太右等等,最重要的是误传中央决定开除教员的党籍,但教员革命意志没有一点动摇,积极的担当起师长的职责。
这里不得不说还得是教员,想想假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创业元老,然后在你将地方分公司经营的有声有色的时候,总部一道命令开除你创业元老的身份,给你一个一般的职位,搁谁不得气炸肺啊。
在打败第二次赣军的进剿后,教员跟陈毅谈了一些大的问题,包括需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谈到陈独秀的错误,党内思想不统一的问题,指出上上下下都很“左”。
教员和朱德总结了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就是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打不过就跑,打得过就打,总之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使用这一原则。
教员对在井冈山的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的着作。
一方面井冈山的成功经验给全国的革命者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集中了三万兵力进攻井冈山。
1928年7-8月,击退湘赣两省国民党军联合“会剿”,采用“集中兵力、运动歼敌”战术,保存革命火种。
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公有,分配给农民耕种”。
与中央路线月,中共六大强调“以城市为中心”,要求红四军分散游击。毛泽东坚持“波浪式推进”根据地,抵制冒进政策。
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系统论证农村割据的可能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8年8月,湖南省委强令红四军冒进湘南,导致“八月失败”,根据地损失过半。毛泽东力主回师井冈山,恢复根据地。
为打破国民党第三次“会剿”,决定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彭德怀留守井冈山,开启创建中央苏区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