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威士忌专题:从中国台湾噶玛兰看新兴产区威士忌打法

时间:2025-08-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从苏格兰威士忌看威士忌行业的商业规律:以苏格兰威士忌为例,定价因素权重从大到小顺序为:品类、品牌、品质,其中品类为首要因素,品牌和品质相辅相成。从威士忌品类上看,价格从高到底依次为“单桶桶强单一麦芽”、“桶强单一麦芽”、“单一麦芽”、“调配麦芽”。在单一品类中,通常年份越久价值越高,但考虑到“最佳适饮区”是酒厂特色和陈年特色的均衡,因此威士忌品质并非年份越久越好,通常18-25年为苏格兰威士忌的最佳品质年份。然而,熟成速率在不同地理位置间的差异,使得不同产区的产品的年份不可直接比较,这一差异,既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挑战。

  熟成速率的差异:以天使分享率为例,苏格兰产区约2%,中国大陆约4%-8%,中国台湾约8%-12%,天使分享率较高的地区不适宜酿造高年份威士忌,但同样也拥有更快的熟成速率。简单来说,我国台湾地区陈酿4-6年的威士忌的风味物质密度基本等同于苏格兰产区陈酿15-25年,更快的熟成速率亦带来了更复杂多样的风味。由于威士忌品类本身重视多元的风味特点,因此高熟成速率的地区自然也因其风味的复杂度拥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台湾噶玛兰:噶玛兰选择“无年份”策略避开传统“年份”这一竞争维度,斩获国际金奖收获全球盛誉,并将奖项所带来的品质背书作用于“品类价格带降维”的性价比营销策略。高端品类价格带的降维是公司营销策略成功的方法,而成功的基础是定价背后品质的背书,即国际权威奖项。噶玛兰打破了“旧世界”的定价惯例,成功发展为全球十大威士忌酒厂。

  “舶来品”印记并不构成本土品牌发展阻力,例如威士忌在日本市场同为“舶来品”,但日本威士忌市场由本土威士忌品牌主导。日本产区的成功点亮证明了亚洲市场发展威士忌产区的可行性,而中国台湾噶玛兰的后发先至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具体的新兴产区威士忌品牌的发展范式。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威士忌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产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威士忌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熟成速率方面,我国产区(如邛崃)熟成速率约为苏格兰的3-4倍。意味着我国威士忌同样在较短的陈酿时间内或能达到与传统产区高年份威士忌相当的风味密度和复杂度。这种优势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使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在品牌建设方面,噶玛兰已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范式,即将“无年份”、“国际奖项背书”、“品类差异化定价”有机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力。崃州威士忌酒厂作为国内产能和声誉较高的酒厂,有望通过推出高品质的单桶桶强威士忌,跻身本土市场前列,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